忆尘 > 武侠修真 > 双璧 > 第173章

第173章(2 / 4)

上阳宫很快恢复如常 , 照顾病人的日子枯燥又辛苦 , 明华裳渐渐找到了平衡 ,

不会再把自己累到头昏眼花 。 但她承担的依然只是一小部分 , 大部分时间 , 都是李华章守在病樵前 。

这样过了不知多久 , 一日黄昏 , 太上皇从睡梦中醒来 , 不期然嗣到一缕清香 。

她费力地揩起眼皮 , 看到床前插着一枝桂花 。 屏风后 , 一道轮廓模糊但不掩挺拔的侧影正在算什么 , 听到声响 , 他轻轻放下笔 , 起身朝内殿走来 :“ 太上皇 , 您醒了 。 您县上有哪里不舒服吗 ? “

太上皇看着屏风后那道影子 , 他很自觉 , 知道她不想看到他们 , 所以从不会主动出现 。 但每次她从病痛中醒来 , 都能看到他 , 或者那个女子 , 守在不远处 。

这种感觉很微妙 , 太上皇无疑是憎恶这两个叛徒的 , 但这么长的时间 , 连太上皇自己都厌恶这副散发着异味的腐朽身躯 , 这两个人却始终安静耐心为她喂药 、 的夜 、 处理秽物 , 神情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 。 若是做戏 , 那他们的耐心未免太好了 。

太上皇叹了一声 , 破天荒问道 :“ 你在看什么 2“

李华章眼眸动了下 , 显然很意外 。 但这阵情绪波动很快就平息了 , 他半垂着眼眸 , 不疾不徐地又手回道 :“ 回禀太上皇 , 是光禄寺上一季的账册 , 臣正在核算粮价肉价 。“

“ 光祖寺 。“ 太上皇喃喃 , 语气不置可否 ,“ 原来你从京兆府 , 被调到了光标寺 。 “

李华章沉默 , 太上皇把持朝政那么多年 , 是玩弄人心的行家 , 当然明白这个调动背后的含义 , 他无论抗辩什么都没有意义 。 果然 , 太上皇轻轻笑了声 , 问道 :“ 那余算出来什么了 2“

“ 武德年间 , 大唐初立 , 废隋铢 , 立通宝 , 广救天下 , 但因战事不休 , 突厥侵扰 , 百姓生计维烈 , 馈死者十二三 。 及至太宗继位 , 米谷之价一直居高不下 , 一匹绢才得一斗米 。 太宗崇尚节俭 , 大布恩德 , 百姓虽东西逐食 , 但依然十分拥护太宗 , 并未对朝廷不满 。 贞观三年 , 关中谷熟 , 米价才逐渐回落 , 至高宗麟德三年 , 长安米价一直维持在斗三四钱 。 但高宗朝后半期 , 关中连续多年欠收 , 永淳元年四月 , 关中米斗四百 , 加之疾疫 , 死者甚众 。 高宗因关中饥馋 , 幸东都 , 此后便常住东都 , 甚少回

长安 。 如今 , 您可知民间米价多少 7“

太上皇没有回答 , 李华章主动说出了答案 : “ 长安米斗百铬 , 盗窃甚众 , 宿卫兵至有三日不食者 。“

太上皇不动声色听着 , 淡淡道 :“ 麟德元年之前 , 都是高宗执政 , 麟德年后 , 我垂帘听政 , 二圣临朝 , 果然麟德三年便爆发大旱 , 米价涨至四百钱一斗 。 你是想说 ,

因为女人执政 , 才能不足治国 , 德行不合礼法 , 故上天降下示警 , 米价连年腾蹇吗 ?

“ 非也 。“ 李华章说 ,“ 米粮四百钱一斗是最高价 , 且是因为关中先水 , 后早蝗 ,

继以疾疫 , 后来逐渐回落 。 米价之所以能降 , 不至于被商贾哄抬大发国难财 , 乃是因为常平署的介入 。 常平署乃高宗首创 , 平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米粮 , 粮食短缺时再低于市价出售 , 甚至一度用谷物换回钱币 , 以调控物价 , 因此高宗时米价虽比贞观朝昂贵 , 但尚且维持在大多数百姓吃得起的范睐 , 幸未铸成大祸 。 那时您已经 0

政 , 政事无论大小皆出中宫 , 这些举措想必您比我更清楚 , 说不定您便是制定者之一 。 二圣临朝后米价贵 , 大多数是因为连年歉收 , 说牟鸡司晨乃祸国之兆的乃是酸腐无能 , 那些男人无力改变现状 , 便将祸端都推到女人身上 。 东都这些年我作为一个百姓 , 亲眼看着米价起起伏伏 , 但总体归于平稳 , 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 , 后来我入仕为官 , 才知道一个政策能维持得这样平稳精微 , 需要耗费多少心血 。 我并非奉承 , 但发自真心承认 , 您已经做到最好 , 换另一个皇帝 , 未必比得上现在 。 但这些年米价连年上涨乃是现实 , 您可曾想过原因 7“

太上皇相信李华章不是奉承 , 他若是会说奉承话的人 , 现在才来拍她的马屁也太晚了 。 太上皇自从被夺权后 , 鲜少再谈论国家大事了 , 今日她久违起了兴致 , 长叹一声 , 道 :“ 天公不作美 , 连年非早即涌 , 人能有什么办法 ?“

李华章刚才提及常平署时口吻称赞 , 如今又十分严厉挑剔 , 说道 : “ 大唐国土如此广衿 , 很难一年到尾风调雨顺 ,

最新小说: 傻子才选,我全都要 上古绝尘 附身异界猫娘刺客的绝世杀手 大米饭拯救异世界 九层天之赤月的朝阳 当普通人成为万人迷 凡仙逆续 青凕戮之暗渊 九天妖祖 大道仙缘之龙行天下